楚怀王死后,楚国为何放下仇恨,选择和秦国握手言和?

在楚国历史上,楚怀王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君主。在楚怀王之前,经过楚悼王、楚肃王、楚宣王、楚威王等君主的努力,楚国的国力不断增长。等到楚怀王继位后,楚国的实力达到顶峰,与先后崛起的齐秦并列为三大强国,楚国成了当时诸侯中最大的国家,也是当时物产最丰富、人口最众多、军队最强盛的国家。


(资料图)

但是,楚国也是在楚怀王手上走向衰败的。在位期间,楚怀王发动了丹阳之战,蓝田之战等战役,结果遭到了秦国的重创,并且,受到张仪欺骗的楚怀王,更是客死异乡。不过,在楚怀王去世后,继位的楚顷襄王却选择和秦国和解、结盟。那么,问题来了,楚国到底怎么想的呢?

首先,楚顷襄王三年(公元前296年),楚怀王死在秦国,秦昭襄王把他灵柩送回楚国。楚国人都哀怜楚怀王,像失去父母兄弟一样悲痛,各国诸侯因此认为秦国不讲道理,实在太残忍了。在此背景下,心怀愤怒的楚国选择和秦国绝交。但是,楚国在几年就和秦国握手言和了。

根据《史记·卷四十·楚世家第十》的记载:“七年,楚迎妇於秦,秦楚复平。” 楚顷襄王七年(公元前292年),楚顷襄王娶了出自秦国的妃子,秦、楚两国再次和解。也即秦楚两国不仅再次和解,还结为了“秦晋之好”。楚顷襄王十四年(公元前285年),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在宛邑友好相会,促使秦国和楚国再次结盟。那么,问题来了,楚顷襄王为何放下仇恨,选择和秦国结为姻亲,并再次和秦国结盟呢?

对此,原因主要有两点,一是秦国主动施压,二是需要联合秦国抑制齐国。

根据《史记·卷四十·楚世家第十》的记载:六年,秦使白起伐韩於伊阙,大胜,斩首二十四万。秦乃遗楚王书曰:“楚倍秦,秦且率诸侯伐楚,争一旦之命。原王之饬士卒,得一乐战。”楚顷襄王患之,乃谋复与秦平。

楚顷襄王六年(公元前293年),秦国和韩国、魏国爆发了伊阙之战。此战,秦国大将白起斩杀了魏国、韩国的24万士卒,不仅重创了韩国、魏国,也让楚国等山东六国感到震动。在此背景下,秦昭王于是送信给楚顷襄王,要后者准备好兵马,以此来一决雌雄。对此,还需要休养生息的楚国,自然没有和秦国再次较量的实力。于是,焦虑不安的楚顷襄王,选择谋求再次与秦国讲和。换而言之,在秦国的威胁之下,楚顷襄王只能放下楚怀王之死的仇恨,从而考虑如何化解秦国即将到来的攻势。

另一方面,在楚怀王去世后,一旁的齐国也对楚国虎视眈眈。公元前301年,齐湣王正式即位。对于齐湣王这位君主,不仅和秦国争霸,还发动垂沙之战,大败楚国。在垂沙之战重创楚国后,齐国发动了函谷关之战,大败秦国。对于来到巅峰的齐国,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力压秦国和楚国了。一定程度上,秦国和楚国的和解乃至于结盟,就有对抗齐国的意思。

标签: 握手言和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方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  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